每2名中學生1人抑鬱 精英生難走出情緒低谷曾自殺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7/08/30 11:19

最後更新: 2017/08/30 11:20

分享:

分享:

莘莘學子將於本周五(1日)重投校園生活,但並非所有學生都有憧憬。

現年17歲的Chris(化名),中一時喜愛打籃球,又會演奏大提琴,有穩定的社交圈子。但4年前升讀中二精英班後,班房氣氛突然由活潑開朗轉為認真安靜,令他未能融入同學的圈子,也找不到志同道合的朋友。他當時原本與母親及婆婆同住,但因與婆婆起爭執,母子遂搬離,但母親長期外出工作或旅行,導致他長期獨留在家。他說,曾經覺得活着沒有意義,「少我一個都無所謂」,患上抑鬱症,更曾尋死,幸終救回,在鬼門關前走過,他學會放下,將鼓起勇氣,重拾學生身份。

他憶述,當時生活突然由很忙碌變得悠閒,起初覺得無王管很享受,但後來開始產生負面情緒,覺得孤獨,「覺得自己好無用,少我一個都無所謂」,覺得做人没甚麼意思,每日除了睡覺吃飯,就是對着電腦。他自評是自我要求較高的人,為了避免失敗,會選擇逃避,寧願不做,終令自己陷入惡性循環中,翌年升讀中三後,更開始斷斷續續長期缺課。
 
至去年中,他不堪壓力及情緒困擾而尋死,幸被及時送到醫院。塞翁失馬,經此一役,他突然醒悟自己過往太執着,要重新學會放下,現時他情緒已平復,重拾自己的興趣及逐步建立社交圈子,9月將重新上學,入讀中四。

【延伸閱讀】兩個中學生1抑鬱 1/4曾想自殺

【延伸閱讀】DSE壓力 高中生情緒更受困

學生抑鬱徵狀

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調查發現,每2名受訪中學生便有1人受抑鬱困擾,24.6%受訪學生更曾萌生自殺念頭,當中甚至有人曾付諸行動。

受訪學生報呈的抑鬱徵狀中,最多為「有些時候感到悲傷」、「有時覺得自己無法作決定或注意力不集中」及「較平常容易疲倦」。機構指,自殺念頭是抑鬱徵狀之一,調查發現,24.6%曾想過或實際上試過自殺。

調查另發現,25%受訪學生出現高焦慮徵狀,較去年同期減少約6個百分點。機構認為,因文憑試、學業及前途問題而產生的壓力,以及寂寞感都是抑鬱和焦慮的來源。

協助Chris的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青少年精神健康服務社工張惠樺指,青少年受情緒困擾主要是源於自我批判過強,導致壓力太大。青少年要學習走出單一的負面歸因思維,發掘自己不同的可能性及強項;家人也應跳出「學業是一切」的框架,多溝通,留意自己的用語及態度。

【其他熱話】高中生自我認識不足 生涯規劃決擇難

【其他熱話】行為舉止停留在初小的中一男生 治療師:請父母放手